微信

微信扫一扫,资讯看不断

分享
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时间:2024-05-13 16:18:54   作者: 中国警事   来源:

 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个艰难曲折的伟大历史过程。“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一过程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第二个结合”更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深刻学习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自觉做到“两个结合”。wrx中国警事

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道理、学理和哲理。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实践中的学问,是在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检验,又在推动工作、投身实践的过程中得到创新的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共产党才能不断取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一再证明,“两个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总结了新时代伟大实践的成功经验,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是新时代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指引我国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法治篇,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顺应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
 
中国共产党是具有高度文化自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需要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传承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对错误思潮的批驳,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的思想体系,随着实践的深入不断丰富发展。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研究和阐释,需要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在体系化研究、学理化阐释和学术化表达上下功夫。
中国共产党是对全面依法治国具有深刻认识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系统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科学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习近平法治思想具有丰富内涵,其中强调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坚持“四位一体”,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法治理论、法治体系、法治文化。这为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自信夯实了基础。
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推动全面依法治国进入新境界,需要我们深刻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指导性、理论创新性和现实开放性,需要我们贯通学习好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需要我们深刻领悟蕴含其中的道理、学理和哲理,需要我们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深刻领悟“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这一判断的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不断回应挑战、开创新局。中华文明具有创新性,守正而不守旧、尊古而不复古。中华文明具有统一性,华夏儿女始终坚信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中华文明具有包容性,多元汇聚,兼收并蓄。中华文明具有和平性,反对隔绝闭塞,反对丛林法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的文化基因浸润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任人唯贤、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等思想内容,与马克思主义相合相融相通。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司法鼻祖”皋陶时代。上古传说,舜帝执政,皋陶掌管刑法。“创刑”“造狱”,架构了中国最早的法律制度体系,也就是“五刑”“五教”。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法学家的成就,尤其是晋秦法家的成就,更是蔚为大观。李悝变法,制《法经》六篇;之后,更有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韩非、李斯,这些法学大家或投身实践、变法革新,或明责确权、定分止争,或冲出桎梏、提出新说。因此,发掘好、传承好、转化好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文明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开始了向西方学习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的过程。洋务运动是其发端,中经戊戌变法、清末修律等运动,虽收效不彰,但也是艰难探索的历程。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向苏联学习,学习的也是外来制度和文化,是抗争西方资本主义的非主流制度和文化。这个过程中,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在反思过程中,出现了文化自卑自弃的心理,有些人对中华传统文化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甚至喊出“全盘西化”等极端口号,希望“重新估定一切价值”。反思整个过程,我们的确学到了很多,但也曾迷失自我,不少人成为那个“糊涂的老太婆”,在给婴儿洗澡后,把婴儿和脏水一起倒掉了。这种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的思想谬误,阻碍了中国人民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陈旧过时的东西。但是,一个抛弃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才能让其获得新的力量、放射新的光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们更加需要文化繁荣兴盛,更加需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份宝贵遗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就要深刻理解“第二个结合”的丰富内涵,深刻领悟“第二个结合”的道理、学理和哲理,从而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在更长远的时间维度上,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推进面向未来的理论探索和制度创新。
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贡献力量。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我们需要努力做好“两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新形态。这是我们谋划未来文化发展、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大前提、大逻辑、大背景,也是我们投身法治变革实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大前提、大逻辑、大背景。
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集中体现了四个“统一”,也就是全体人民意志和党的主张相统一、社会主义伦理道德与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相统一、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全面依法治国实践相统一、法治宣传教育与培养法治行为习惯相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涵盖了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法律意识、法治观念、法治信仰、法治知识、法治习惯等内容,是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新成果,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文化根基。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完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全过程,融入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环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自信,必须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精华,吸收借鉴人类法治文明有益成果,坚决抵制西方错误思潮和错误观点影响,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总之,新时代拥有新使命。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献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新的时代使命。建设新文化,完成新使命,我们必须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自觉坚持“两个结合”,奋力在新时代实现更大作为,在新征程夺取更大胜利。
(作者系山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作者:张晓永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5月13日第2889期
热门图片
大家正在看
精华推荐
猜你喜欢
为您推荐
高清图集
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国警事
中国警事 京ICP备18030294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1386号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等保安全备案证书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