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微信扫一扫,资讯看不断

分享
以“微警务”撬动“大治理” 夯实人民路派出所主防根基
时间:2025-05-16 11:38:14   作者: 中国警事   来源:

以“微警务”撬动“大治理” 夯实人民路派出所主防根基aAr中国警事

  ——“濮阳爱玲微警务”平台赋能基层治理实践  aAr中国警事

中国警事讯(通讯员:李建美 儲书才)人民路派出所位于濮阳市中心城区,系政治、经济、文化核心区,辖区内治安情况复杂,警力紧张,但具有辖区社区基层组织健全、辖区居民参与综合治理积极大的优势。为利用好此工作优势,人民路派出所以“濮阳爱玲微警务”平台为支点,构建“科技赋能、多元共治、源头防控”的基层警务新生态,推动警务模式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治理”转型,实现警情发案双下降、群众满意度双提升。aAr中国警事

图片4.jpg aAr中国警事

一、科技赋能,筑牢基层主防“前哨站”aAr中国警事

平台以“1+2+N”架构为支撑(1个指挥中枢、2个应用终端、N项协同机制),打造全域覆盖的智慧感知网络平台。居民通过微信小程序实名注册后,可实时上报矛盾纠纷、安全隐患等线索,社区民辅警、网格员使用APP“接单即办”,指挥室使用可视化指挥后台系统“全程盯办”,形成“发现—处置—反馈”闭环链条。2025年1月,大化生活区的一位居民称物业无视业主呼声,强行涨价物业费和停车费,引发了业主们的强烈不满,并通过小程序详细描述了事件经过和业主们的反应。社区民警迅速响应,第一时间组织物业公司与居民代表进行座谈,经过多轮协商,最终达成协议,一场可能爆发的矛盾纠纷就此平息。平台运行以来,居民累计上报风险隐患线索400余条,98.3%实现就地化解,辖区矛盾纠纷类警情同比下降22%,源头防控效能显著提升。aAr中国警事

 图片5.jpgaAr中国警事

二、多元共治,联创协同治理“新格局”aAr中国警事

平台突破传统警务壁垒,将街道办、城管、环保等多个职能部门及辖区内重点单位、特种行业、各类场所纳入用户体系,打造“问题联治、风险联控”的治理共同体。针对群众反映的非警务类诉求,系统将转接至对应部门,形成“居民吹哨—平台转单—结果反馈”的全链条处置机制。2024年5月,群众反映某台球厅深夜噪音扰民问题,平台即时推送至街道办综合执法大队,通过联合执法实现噪音污染源头治理。同时,平台建立单位自治响应机制,该台球厅在接到举报后,综合指挥室民警同步将问题通过平台推送至商家,3日内自主反馈整改情况至社区民警,倒逼其主动加强内部管理,推动行业场所实现从“被动管理”向“主动治理”转变。平台运行以来,非警务警情分流率达73%,跨部门协同处置效率提升80%,场所行业自主整改率超75%,基层治理从“单打独斗”迈向“合成作战”。aAr中国警事

三、数据驱动,建立警务实战“指挥塔”    aAr中国警事

平台的可视化指挥模块为派出所综合指挥室装上“智慧大脑”,通过该模块,综合指挥室不仅能对辖区警情和网格员工作开展情况一目了然,实现警力资源的科学调配,还能通过查看辖区内民辅警、网格员的热点地图,实时掌握他们的位置,通过视频点呼全面了解辖区安全情况。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技术,将辖区内的群众诉求、警力部署、办结情况等信息以直观的图表形式呈现出来。一旦发现群众问题处理迟缓,立即通过系统催办,确保高效流转。在处理群众反馈的重大复杂情况时,平台开启“线上+线下”联动模式,民辅警网格员现场处置,实时通过APP回传信息,指挥室同步研判远程指导,提升决策科学性。aAr中国警事

四、党建引领,搭建为民服务“连心桥”aAr中国警事

平台加入了智慧微党建和智慧微监督模块,以数字化展示本所党支部各项学习、活动开展情况、所内日常工作动态,并和社区9个党支部结合开展共建共治共享,组织党员民辅警、网格员、社区志愿者深入社区,开展矛盾调解、关爱特殊群体等活动,提升群众满意度。平台还创新性地采用了靶向宣传策略,借助丰富的反诈案例、法律微课堂等资源,精准地向超过5000名注册用户推送反电诈、防火、防盗知识及治安法规的深度解读。尤其在反诈宣传方面,通过细致入微的案例剖析,深刻揭露了网络刷单、冒充公检法等诈骗手段的本质,同时传授了实用的防范技巧,有效增强了居民的防骗意识。自平台运行以来,辖区内的电诈警情同比下降23%,切实守护了居民的财产安全。aAr中国警事

人民路派出所依托“濮阳爱玲微警务”平台,实现了从被动处置到主动治理的跨越,派出所将持续深耕平台,强化机制创新,以更高效的警务守护濮阳中心城区安宁,为城市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在基层警务现代化征程中不断奋进!aAr中国警事

热门图片
大家正在看
精华推荐
猜你喜欢
为您推荐
高清图集
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国警事
中国警事 京ICP备18030294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1386号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等保安全备案证书 | 版权声明